炎夏嬉水的事前準備:意外保險


炎炎夏日,水上活動成為消暑首選。由適合一家大小參與的水上充氣樂園,到近年熱門的直立板、獨木舟、浮潛及水肺潛水,以至挑戰體能的衝浪和無繩滑水等,選擇多不勝數。有熱愛外遊的港人更會前往海外「嬉水」,如台灣墾丁、日本沖繩、泰國布吉、印尼峇里島和馬爾代夫等熱門水上活動勝地。然而,水上運動潛藏風險,本港和海外意外事故時有發生。今個夏天,在享受夏日樂趣之際,該如何兼顧安全?若發生意外,意外保險又能提供哪些保障?
識得玩 也要懂安全
進行任何水上活動前,除了留意天氣預報,掌握風速、浪高等資訊外,更要確定活動必需在安全水域內進行。出發前,建議採取以下預防措施:將活動詳情及同行者資料告知親朋,以及配備具有全球定位系統( GPS)功能的手錶;初學者應避免單獨行動,並由持有認可資格的教練陪同;若涉及操作水上電單車或船隻等機動設備,必須持有有效的駕駛執照,並遵守相關的安全條例。
意外往往突如其來,難以預測,因此近年愈來愈多人會預先投保意外保險,以便一旦發生事故時,都可在經濟和身心方面將影響減至最低。
運動受傷,意外保險有得賠嗎?
意外保險的關鍵在於「意外」,即因突發或不可預見的事故導致身體受傷,可獲得賠償,當中亦包括受保人於日常運動期間發生的意外。然而,若受傷是由於受保人本身既有疾病引起,則不屬於保障範圍。
市面上提供的意外保險計劃選擇多元化,保障範圍通常包括全球個人意外保障、危險運動保障、24小時緊急支援服務,以及醫療費用、意外住院津貼、物理治療、脊醫治療,以及跌打、針灸費用等費用,部分計劃更會提供公眾假期額外賠償。此外,若意外導致衣服或個人物品損毀,大部份保險公司亦會提供相應賠償。
舉例來說,若受保人玩直立板時不慎扭傷腳踝,經註冊醫生診治後獲轉介接受物理治療。在此情況下,意外保險便可發揮保障作用。受保人可就實際醫療開支向保險公司申請實報實銷的賠償。
從個人到家庭的意外保障
適逢暑假,很多家庭都會享受家庭樂,一同參與水上活動。為迎合需求,許多保險公司已提供家庭計劃,父母與子女只需繳付單一保費,即可同時受保。部分計劃更將子女的受保年齡上限延伸至23歲的全日制學生,以切合不同家庭的需要。
此外,部分意外保險產品與汽車保險相類似,設有「無索償優惠」。若受保人在指定年期內未曾提出任何索償,續保時可獲得額外的意外死亡或永久傷殘保障額,變相提升保障。
投保前必讀:了解不保事項
水上活動雖有趣,但安全始終應列為首要考慮。即使大部分意外保險計劃涵蓋休閒性質的水上運動,投保時仍需仔細留意不承保事項,以免產生誤解。需特別注意的是,若受保人以職業或業餘運動員身份參與比賽、練習或訓練期間受傷,部分保單條款明確列明此類意外將不獲承保。
因此,水上運動愛好者在投保前應詳細了解保單內容及保障條款,包括所參與的運動類別是否屬於受保範圍、運動進行地點和場地限制,以及投保和續保年齡限制等。只要事先充分了解條款細節,便能安心享受水上活動的樂趣,免除後顧之憂。